厉兵秣马勤磨砺 戮力同心研教学
——记广州市海珠区龙海小学课堂教学教研活动报道
学生取得学习成绩的关键是教师,其主渠道是课堂。因此,本期三月份,我校以如何“构建高效、适性的课堂”为宗旨,以20节课堂教学课例为窗口,进行了课堂教学的教研活动。在活动中,各位老师戮力同心,收获了教学因交流而多彩,经验因互鉴而丰富的喜悦;体悟到教学上“问渠哪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”的哲理;明确了作为教师应具有的厉兵秣马、厚积而薄发的责任担当。
与其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
(低语组课例)
二年级语文下册《一匹出色的马》是一篇极富童真童趣的故事,这篇课文讲述了散步归来妹妹要求爸爸、妈妈抱,却得到“一匹出色的马”而快乐回家的故事。陈海燕老师认真研读课本并紧密结合教学大纲,紧抓课标相关要求,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步骤与方法。在本课的教学中,陈老师不是一味地给答案,而是教给学生分析推理的方法,让学生不是“知其然”,而是“知其所以然”。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,以读代讲。课堂上引导学生深入朗读课文,让学生在文字里驻足、细品,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,理解文章内涵,还在无声中告诉学生“抓住关键词句阅读”这种基本有效的读书方法。同时,陈老师在课堂上还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,合作探究。老师以学生识字认字作为重点,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人生道理作为难点。老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,既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,又很好的发挥了学生操知能力、思维能力以及答题能力。充分诠释了“授之以鱼”的传授不等于“授之以渔”的引导的教学内涵关系。
以朗读悟情 用文本练笔
(高语组课例)
《桂林山水》是一篇写景的名篇佳作,我们对这篇课文耳熟能详。陈艳老师采用“读讲结合”的方式进行教学。紧紧抓住文章的重难点,抓住“美”这个字眼贯穿教学的始终。
一.讲读结合 课堂活跃
她在教学中,以学生为主体,以教师为主导,相信学生,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。例如:陈老师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,先让学生观察图画:出示漓江的水,波澜壮阔的大海,水平如镜的西湖。问:漓江的水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呢?接着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,让学生在朗读中领悟漓江水的静、清、绿。然后又有机提问:漓江的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?又在朗读中进行小组交流。学生学习比较轻松、快乐,课堂上也十分活跃。
二.紧扣文本 训练练笔
陈老师为了培养学生“如何把事物写得具体”的写作能力,她在课堂上精心设计了“小练笔”——仿照课文第二或者第三段,运用排比句写出某种事物或某个人的特点。她充分利用课堂,结合文本指导学生习作,例如:“漓江的水真静啊,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;漓江的水真清啊,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;漓江的水真绿啊,绿得仿佛一块无暇的翡翠。”等句式,强调学生通过排比的手法突出景物或人物的特点,不能面面俱到,习作素材要具有典型性。
自主探究学习 形成课堂活力
(数学组课例)
马玉珍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数学“乘法分配律”。她采用生动活泼“打比方”的方法进行谈话导入,很快就把学生带入轻松、愉悦的学习氛围。
在教程中通过“解决问题”得出2种不同的算式,让学生分别说出算理,充分理解题意为什么这样做。接着让学生观察、思考、猜想、分析、交流得出2个算式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,学生能通过感悟后得出结论。老师还让学生验证其内在规律,学生能够用自己心中的想法表示,从而概括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。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分析、概括能力,又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,还能使枯燥深奥的数学概念成为形象具体的事例。
在学习中,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、活动水平都不一样。因此,为了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,马老师立足于通过生生、师生之间多向互动,特别是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与补充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。应用规律时,让学生针对有两种运算算式的特点,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。自然完美的达成了教学目标。
高效课堂中的游戏教学
(英语组课例)
陈志德老师执教的课堂内容是三年级下册Unit 3《Where’s my car ?》。他首先通过展示玩具道具、词卡和多媒体图片等,形象生动地教授方位介词和新单词,同时配合不同的手势让方位介词简明易懂。在小组讨论和《你藏我猜》游戏环节,让学生学会运用简单的句型去进行对话,从而达到操练课文对话的目的,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创新精神。接着的“听口令,摆动作”游戏使学生能借助肢体语言更加深刻理解方位介词。最后的“单词小火车”游戏让全体学生参与单词游戏操练,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,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。
本节课陈老师用游戏教学法,授课生动有趣,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,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,自然,课堂效果非常明显。
在本次课堂教学的探讨课例中,不乏合理机智的教学策略;精彩纷呈的教学过程;高超精湛的教学技艺;沉稳深厚的教学底蕴......我们在借鉴和探讨的同时,还要更进一步鼓励老师运用创新的教学方式,落实学科核心素养。注重因材施教,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的启发式、探究式、讨论式、问题导向式、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式,切实“构建高效、适性的课堂。